中文   |   English

行业资讯

    中成药降价预期逼近 大品种以量取胜


    来源:医药网发布时间:2013-12-20点击:3943次




    生意社12月20日讯 有关中成药将大幅度降价的消息近段时间频频出现。“年底前国内近2600家中成药企业将迎来一轮降价,降价幅度不低于10%-15%,有些甚至将超过25%。”这意味着近年来中药材价格不断上涨的势头将得到遏止,甚至逆转,行业利润也将下滑,因而引起业界人士的关注。有关方面正在为应对可能到来的降价做着相应的准备。

    大品种以量取胜

    对于降价可能给中成药行业造成的影响,中华工商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医药市场上中成药利润不错,尤其是中药注射剂,比如上海凯宝的痰热清注射液的毛利率达到84.29%;中恒集团的血栓通系列毛利率达85%。而且,不少中成药企业利润来源高度依赖一两个独家品种,价格如果被下调,对不少企业将影响巨大。

    在得知中成药将大幅度降价的消息后,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致电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市场专业委员会,相关人士表示,尚未获得上级单位有关降价的确切消息。不过,由于降价预期不断逼近,各方面也在做着应对的准备,寻求突破困局之策。

    据中国中药协会网援引该协会循证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反复提及的话题称:“沉寂了6年的中成药可能马上要降价了。”消息人士透露,发改委药品价格评审中心于12月2日在北京召开专家会议,讨论中成药调价事宜。为应对可能到来的降价,业内人士正在研讨未来中药大品种的培育路径。

    所谓中药大品种,就是指产量大、销量大、用量大的中药大品种,比如甘草、黄芪、白术、茯苓、桔梗等等,大品种以量取胜,从而弥补因大范围降价而导致的利润损失。对此,北京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教授刘国恩表示:“培育医药大品种需要有一定的市场条件,并且要在市场份额和有效回报之间找到平衡点,在培育大品种的同时用获得的回报反哺优势品种研发,形成良性循环。”

    在刘国恩看来,产生大品种的重要前提之一就是要全面、准确无误地捕获市场信息,其中反映供需状况的价格信息是关键中的关键。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决定性因素,从这个角度来讲,通过价格信息就能看出临床需求变化。而价格信息的捕捉主要是靠价格机制来实现的。为此,刘国恩强调,市场配置资源需要有效灵敏的价格机制,为供需双方提供信号,起到导航的作用,为供需双方提供激励,平衡收入分配。

    循证药物经济学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李磊赞同刘国恩的观点,他指出,在心脑血管领域,一线的注射用血栓通的市场销量达到60亿元,丹红也有45亿元的销量,都是名副其实的大品种,那么日均费用仅为2.74元的速效救心丸为何不能做成年销售量突破20亿元的大品种?中国循证医学中心主任李幼平在分析了国内各年龄段疾病负担后表示,中年以上人群心脏和循环系统疾病及癌症的负担较其他疾病更重,换言之,针对这两大疾病的大品种药物未来市场前景可观。

    向提取物产业集中

    中国中药协会网透露的另一信息是,同样是为了应对可能到来的中成药降价潮,除发展大品种外,中药生产企业或将迎来兼并潮,向在中药提取物产业集中。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相关规定,未来不具备提取能力的药企要停止相关产品生产。业内人士分析认为,此举旨在鼓励企业自行进行中药提取。由于部分中药生产企业将停产,行业集中度将提高。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植物提取物产业已成为“朝阳产业”,占中药类产品出口比例接近一半。2010年植物提取物出口额达8.2亿美元,2011年突破10亿美元大关,2012年为11.6亿美元。在今年第一季度,国内植物提取物进出口额4.1亿美元,同比增加12.1%,出口额3.3亿美元,同比增加11.2%,占中药商品出口额的47%。

    对此,一些业内人士认为,中成药生产和提取面临一场行业洗牌“在所难免”。不少依靠委托加工提取物存活的企业,将面对停产或者被兼并的局面,而对于一直都是自行提取的企业来说,早期的投入有望获得回报,在药品定价时拥有更多的话语权。

    北京同仁堂一位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通过行业兼并向提取物产业集中,主要目的就是加强规范,提升中成药质量,改变目前中药提取大量出现的委托加工乱象。同时还可淘汰落后产能,提升行业的整体竞争力。可谓“一箭双雕”。在当前中药材价格上涨、药品招标降价的大背景下,加强对中药提取物的规范管理,使得药材、饮片等成本提高,投料来源规范,对药品的成本、定价话语权、淘汰一些不规范中小企业、行业的整合,以及降低降价后利润减少给行业带来的冲击,都有深刻的影响。

    有升有降以降为主

    对于此轮降价的原因,有媒体指出,之所以调整中成药价格,缘于国家最高零售价与各省招标采购的实际中标价差距越来越大,舆论普遍质疑相关部门最初对中成药的定价过高。中成药是指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2012年,中成药行业营业收入达到3600亿,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6.2%,高于医药制造业平均水平。看来,降价已迫在眉睫,势在必行。

    然而,中华工商时报记者致电北京的中药店,同仁堂表示,没有得到有关方面关于降价的通知。百峰堂大药房的一位销售人员表示,目前尚未接到降价通知,而且一些中成药的价格不降反升,比如人参再造丸,涨价后的进价竟高达51.3元,而原先的零售价格为29元。这说明,中成药价格的确存在增长率过高的现象。

    记者随后咨询了一位不愿具名的中药界人士,该人士表示,目前的调价原则为“有升有降有保”。“有升”主要指低价品种,必须是国家药典中规定的临床必备或急救药品,将适当提价。“有保”主要指原材料上涨较多的中成药,主要是平价品种以及国家机密级处方药品,以先行零售价为基础进行5%-10%以内的微调。“有降”主要指在地方招投标中享受优质优价的中药独家品种,降幅会达到10%以上,最高降幅为25%,可分两年到位。

    “虽然价格计划有升有降,但降价仍是主旋律。目前拟第一批降价品种为非国家基本药物的中成药,主要是独家品种。”这位人士表示。


    返回

扫一扫,关注我们

Copyright 四川梓橦宫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蜀ICP备18003596号